人工基质以农林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通过仿生重构技术模拟黑土"团粒结构+有机质库"核心特性,形成孔隙度40%-45%、容重0.8-1.2g/cm³的“种植层+保水层+蓄水层”的人工土壤基质结构。创新性实现保水保肥协同调控,持水能力达田间持水量35%-40%,养分缓释周期延长至3-6个月,较传统基质生产成本降低30%。基于"物质重组-结构再造-功能耦合"原理,形成从原料预处理到成品包装的完整技术体系。产品适用于设施农业、城市立体栽培及生态修复场景,已在北京、黑龙江、天津等3个省市推广应用,满足水稻育秧、茄果类蔬菜无土栽培和景观花卉种植需求。实验数据表明:水稻育秧基质可提高壮苗率20%;茄果类蔬菜增产15%-25%,化肥用量减少30%-50%;可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出版专著2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