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介绍
皇家娱乐城 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ITA)的依托建设单位。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我国农业强国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重大需求,重点围绕农业传感器与定量遥感技术、农业智能决策与信息管理技术、精准作业技术与智能装备、农业生物环境智能控制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智慧物流等五大方向,进行源头技术创新、技术平台构建和重大产品研发,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智慧农业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009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2023年成为北京市首批“科技馆之城”成员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中心围绕智慧农业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拥有农业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专题展厅、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全国农业科教云大数据展示中心、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等;开发系列科普线路、科普课程、数字科普创意作品、互动展品。每年参与全国和北京市重大品牌科普活动,并获得公众评选的优秀科普作品奖。作为20多所高校的学生实习基地,长期开展现场教学活动。通过现场会、观摩会、全国专业技术高级研修班等形式为农业技术干部、农业经营者、农民提供现场技术培训服务。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为农业从业人员开展线上技术服务。面向青少年组织系列主题智慧农业科学实践活动和野外科学考察活动,培养青少年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
科普服务宗旨:以智慧农业科普服务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创新能力强、专业知识水平高的青年科技后备人才。
二、设施条件
农业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专题展厅(1500平米)
重点展示赵春江院士团队创制研发行业领先的农业传感器和智慧农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展厅分为六大区域,分别展示了种业信息化、智慧农业(大田、园艺、果园、养殖)、数字科普体验、农产品智慧供应链和大数据云服务方向的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近年来,围绕粮食和蔬菜水果的稳产保供、提质增效需求,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与精准服务体系,开展农机、农艺与智能化融合技术创新与应用,“互联网+农机作业”的创新模式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11号北京农科大厦A座


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2500亩)
建立了以3S技术为核心和智能化农业机械为支撑的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的资源节约型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建有高标准智能化日光温室16栋,数字节水果园300亩;装备有大型智能化农机具,GPS基准站、土壤墒情监测站、自动气象站、精准施肥、蒸渗仪、施药试验平台,可面向公众开展精准农业技术科普活动。
地址: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赴任辛庄东(大柳树环岛向东顺沙路,九华山庄向东3公里路北)

全国农业科教云大数据展示中心(180平米)
重点展示全国农业科教云服务平台,提供领导决策、农技人员线上技术指导、农民在线培训和问答服务,为科普工作提供信息平台支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28号,国家农业物联网工程实验室院内1号楼

数字植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50平米)
数字植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5年由北京市科委批准组建。实验室面向北京市农业新定位和我国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的现实需求,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研究农林植物的生命、生产和生态系统及过程,为科研实验、成果推广、技能培训、科学普及等提供理论支撑、关键技术和服务平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11号北京农科大厦A座

农机智能测控与精准作业实验室(100平米)
研发“耕种管收”农机全程作业检测传感器与智能监管终端、农机作业计量终端、农机工况监控终端等AMT系列产品,精准播种施肥控制系统、精准施药控制系统、卫星平地控制系统、圆捆机自动打捆控制系统等AMC系列产品,以及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导航系统AMG系列产品,构建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云服务平台,在国内率先大面积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大数据与云服务平台的业务化运行。可开展农机智能测控相关科普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11号北京农科大厦A座
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300亩)
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工业综合体占地24000平方米,包括传感器与智能终端生产检测楼、科技成果展厅等。科研应用场景示范基地占地229亩,包括无人农场试验区、智慧果园试验区、智能温室试验区、智慧畜禽试验区、智慧水产养殖试验区、智慧农业科普示范区。旨在打造集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产品中试、产业孵化、科技成果展示与应用、农业教育、农业体验为一体的智慧田园。
地址:天津市静海开发区北区天津农机化技术试验服务中心院内